
由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主辦,天津市匯川古玩城和古蟲齋六合文化承辦的“天津市第三屆蟋友會 蟋蟀文化節”,9月27日在匯川古玩城舉行。60餘位蟋友、天津市級非遺技藝傳承人齊聚一堂,共饗盛宴。

天津的蟋蟀文化源遠流長。天津依托大運河交通優勢,漕運興盛,商賈雲集,自古就有斗蟋蟀的民間競技傳統,一直沿襲至今。蟋蟀文化成為天津非遺文化中的一大特色,有著深厚的民間基礎。
本次活動的策劃人、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理事、姜氏翎毛泥塑彩繪第三代傳承人姜國光介紹說,天津是全國最早成立蟋蟀協會的城市,天津的斗蟋蟀戰績在很長一段時間雄霸全國。並且,將斗蟋蟀搬上電視熒幕,舉辦全國電視蟋蟀爭霸賽天津也是第一個。此外,天津的著名作家林希還專門圍繞蟋蟀寫了一部小說《蛐蛐四爺》。天津是真正把小蟲玩出了文化的城市。

姜國光表示,咱們天津人特別愛玩,也超級會玩,玩什麼都能玩出花兒來。玩蟲也是如此。其實玩兒一點兒也不簡單,玩兒纔是天地之間學問的根本。我們的蟋友會蟋蟀文化節也是希望通過健康競斗的模式,讓中國傳統蟋蟀文化健康地發展和延續下去。

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副秘書長唐晟偉,天津市北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乾部曹承怡,全國電視蟋蟀爭霸賽總導演《藝品藏拍》欄目導演張媛,天津市匯川市場管理有限公司經理周凱,榮大花卉集團董事長史樹海,蟲界蛐蛐罐盤煮大師杜林,國家級非遺楊柳青年畫傳承人霍慶有,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理事、姜氏翎毛泥塑彩繪第三代傳承人姜國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津派砑花葫蘆傳承人張福來,工藝美術大師張明輝,天津工藝葫蘆大師李月,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著名蚰蛐罐制作家王世德,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銅拉子制作大師於世鋼,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家錦彩泥人技藝傳承人張寶義,蟲界資深老玩家閆克勤,天津市著名草師胡躍斌,天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滿漢雙文傳承人葉赫那拉·振海,天津武術氣功大師李國順等出席了本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