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紀錄片《津門往事》即將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的預告,引起了人們關注。平媒、網媒紛紛報道,自媒體朋友圈相互轉發,尚未播出已然是熱議紛紛。為了響應人們的關注,特邀請主創人員分期對該片作一些創作闡釋和“劇透”。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一個社會團結和睦的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和許多重要講話中,多次強調要“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 ”。什麼是文化自覺?它是指人們要對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即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紀錄片《津門往事》,講述的是從1840年至1949年這110年間,發生在天津並影響中國近代歷史的十件大事,或者說從近代百年中國的十個歷史節點看天津的城市命運。以每集50分鍾,10集的篇幅徐徐展開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救亡圖存、謀求民族復興的歷史畫卷。
該片以歷史縱線為經,以社會剖面為緯,以現實故事相交織,展開十集的敘事邏輯。
開片的第一集《要塞危急》,講述的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開啟和天津城市命運的轉折。呈現了鴉片戰爭中的關鍵事件“白河投書”和許多歷史細節,再現了三場大沽口之戰的慘烈,突顯了天津“臨海近都”、“拱衛京畿”、“海防要塞”的歷史地位。
第二集《夢斷甲午》,講述了一座曾經創造了眾多“中國第一”,處處領風氣之先的城市,隨著悲壯的甲午海戰,轟轟烈烈洋務運動蒼涼落幕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第三集《天演驚雷》,講述了嚴復在天津翻譯《天演論》的故事,和《天演論》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巨大思想衝擊。
第四集《庚子城殤》,講述的是八國聯軍侵華,再次從天津打開國門,把一幕幕泣血悲歌呈現在人們眼前。
第五集《狂瀾之下》,講述了從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再到“天津起義”,天津既是新政的“試驗田”,又是壓垮清王朝這個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
第六集《臺前幕後》,講述了北洋時代,政治舞臺波詭雲譎,北京是前臺,天津是後臺,津門上空風雲際會。
第七集《百年覺悟》,講的是清末民初的天津,憑借開明的社會風氣和新鮮的新學教育,成為有志青年心向往之的求學“聖地”。周恩來、張太雷、馬駿、鄧穎超等革命青年在津聚首,尋找著救國之路。
第八集《夜港航燈》,講述了中共建黨活動鮮為人知的一幕。共產國際的代表怎樣秘密來到天津?李大釗和他們在俄租界裡怎樣秘密會面?又經歷了哪些驚心動魄的凶險?
第九集《不屈之城》,講述了在那個民族危亡的時刻,企業家、報人、宗教人士、軍人、學生、市民,用抗日行動詮釋了這座城市的威武不屈精神。
第十集《津門破曉》,從正面戰場和地下戰場兩個視角,講述了天津解放的故事,這座城市從此破曉重生。
《津門往事》從一個城市的歷史看近代百年中國,它告訴人們,在百年亂世之中,只有共產黨纔能徹底救中國,這就是該片的整體史觀和敘事邏輯。
《津門往事》以500分鍾的超大體量,講述了大量的歷史細節和鮮為人知的故事,讓冰冷的歷史文物有了生命的溫度,讓塵封的天津往事成為鮮活的城市故事,這正是該片價值意義。
(本文作者祖光系該片總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