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影記錄兩種中國命運的決戰 文獻紀錄片《山河歲月》第二季高燃收官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 編輯:吳濤 2021-08-29 15:26:13

  8月25日,在引發全網熱烈轉發、網友爆漿式熱議後,現象級的百集文獻紀錄片《山河歲月》第二季高燃收官。

  《山河歲月》這一季共22集,它從國家、民族、歷史和時代的高度把握選題,選取黨史的關鍵節點和核心內容,共講述了150多人的故事。時間跨度是從西安事變講到新中國成立前的解放區土地改革。這13年,是中國人民奮起反抗日本侵略者進行全民族抗戰的歲月,也是國共兩黨兩種中國命運決戰的歲月。

  網友紛紛留言,“這部紀錄片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它以全新的視角審視歷史、挖掘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展現我黨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攻堅克難中壯大、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偉大歷程。”“它像一道深刻的年輪,記錄著中華民族從苦難中奮起的歷史,像一面鮮艷的旗幟,標示著英雄烈士優秀黨員們的精神高度,更像一聲嘹亮的號角,激勵著今天的人們沿著民族復興的大道走向未來。”

  回望革命征途

  感受時間永恆歷史必然

  一個民族心靈深處的自我認知離不開對歷史的回望和解讀,黨的歷史恰恰是最好的老師,它是營養劑、清醒劑,也是必修課。在以史為鑒的創作思路指導下,《山河歲月》准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擷取了那些具有深遠意義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和重要人物來講述。它通過塑造環境事件交代歷史背景,以行動事件推動故事發展,又以人物描摹雕刻精神,可以說准確還原了歷史現場,深入生活肌理,切身去感受革命歷史環境下人物的實際處境和心理狀態。在這樣的深刻講述中,人物和故事蘊含的精神信念都擺脫了時間的束縛,穿越時空把瞬間變成永恆,讓我們看到了歷史的必然。

  “等全中國解放了,就再也不用搬家了”,這是第43集《滹沱河畔》中,落腳於滹沱河畔西柏坡的毛澤東發出的感慨。這是中國共產黨經過28年的艱苦奮斗,中央領導機關進入北平前的最後一個落腳點,也是“進京趕考”前的最後一站。毛澤東在這裡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他向前線發出了408封電報,為各場戰役起草了190份指示、電文。

  “誰獲得了土地誰就獲得了農民,誰獲得了農民誰就獲得了中國”,這是毛澤東的論斷。第44集《土地詩篇》就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進行的同時所展開的轟轟烈烈的土地運動。當時在東北,有大約1.2萬共產黨乾部跑出城市,推行新的土地改革政策。在華中,華中分局采取了“中間不動兩頭平”的分田辦法,迅速將群眾動員起來。獲得土地的農民堅定地站到了共產黨一邊,僅1946年8、9、10三個月,就有30萬農民參加解放軍,300至400萬農民參加游擊隊和民兵。

  《滹沱河畔》談政治軍事,《土地詩篇》講經濟和民生,《挺進敵後》《真正的銅牆鐵壁》《大江南北》講的是抗日根據地斗爭和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古城風雲》《寶塔山下》《堅如磐石》《五月的鮮花》分別講的是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這三大法寶。

  這些事件相互關聯,線索繁復卻枝蔓清晰。觀眾從中看到了共產黨為國為民的丹心碧血,感受到了它一路拼搏奮進的鏗鏘足音。隨著該片一起沿著歷史長河溯流而上,那些年輕觀眾由此更加深刻地了解我們是誰,從何而來,又要到哪裡去。

  細節見微知著

  直抵人心喚醒凝聚力量

  小說家李?說過這樣一句話:“你給我100個情節,不如給我兩個細節。”《山河歲月》中,大量的歷史細節被挖掘出來,故事以一種富有時代感的方式展開,傳達著理想之美、信仰之堅、人性之光,如此展示出的特有的精氣神吸引著觀眾,在人們的心中激起漣漪,滋養、陶冶和豐盈著他們的內心。

  “延安的城門成天開著,成天有從各個方向走過來的青年,背著行李,燃燒著希望,走進這城門。學習,歌唱,過著緊張的快活的日子。然後一群一群地,穿著軍服,燃燒著熱情,走散到各個方向去。”這是詩人何其芳對延安的印象。這並不是他一個人的感受,而是成千上萬進步青年的共同認知。

  延安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山河歲月》有多集進行了細節刻畫。第32集《寶塔山下》,展示了抗日軍政大學、陝北公學等條件簡陋卻又朝氣蓬勃的學校;慕名前來的陳嘉庚發現共產黨人廉潔奉公、紀律嚴明、買賣公平,對抗戰充滿了必勝信念,他直言“中國的希望在延安”;毛澤東曾在這裡親自為原一二九師政委張浩抬棺,又曾為普通戰士張思德的犧牲致詞。第34集《五月的鮮花》中,洗星海在延安僅用六天就將光未然的詩歌譜寫成了回腸蕩氣的《黃河大合唱》。第35集《堅如磐石》中,為了參加中共七大,炮火連天、圍追堵截中,廣東的古大存、福建的伍洪祥等在路上走了一年多纔到延安。

  除此之外,讓人難忘的細節還有:第30集《密林中的日記》中,周保中在艱苦卓絕的戰斗歲月裡留下的數十本日記,讓我們知道了八女投江的壯烈事跡、十二烈士的奮勇犧牲;第41集《在烈火中永生》中,江姐帶領獄友們憑想象繡下了五星紅旗;第42集《墓場與鮮花》中,在雨花臺犧牲的數萬名烈士中僅有1500多人留下了姓名,他們為了信仰慷慨赴死,其中年齡最小的袁諮桐只有16歲……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山河歲月》以人物帶故事,以情感攝人心,它從一個個小小的細節切入,細膩地展示個人抉擇與國家歷史命運之間的內在關聯,在將個體情感內嵌在歷史記憶中後,在受眾之間搭建起情感共通點,凝聚力量,引發人們對歷史和今天的再認知。

  引入多維視角

  從國際視野領略革命的廣袤

  《山河歲月》第二季還有一個創作特點,它引入多維視角,通過一些國際友人的故事,通過第三只眼睛看待中國的抗日戰爭和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抗日根據地。這樣的創作方法不僅拓展了敘事角度,讓觀眾充分領略到了革命的廣袤,還感受到了在那段歷史時空中中國革命的世界意義。

  第27集《不遠萬裡》中,介紹了1936年與斯諾一起到了陝北後就留下來的美國醫生馬海德,在前線艱苦條件下創造了69個小時完成115例手術奇跡的加拿大醫生白求恩,在抗日根據地成為無線電專家的英國經濟學者林邁可。他們在中國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年代,投身於中國人民的民族解放事業,贏得了中國人民永遠的紀念與懷念。

  第37集《觀察延安》中,第一位訪問八路軍和敵後抗日根據地的美國軍官卡爾遜、中緬印戰區美軍總司令和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等幾位美國人對延安與中國共產黨給出了極高評價,他們的近距離觀察以第三只眼睛為中國留下許多寶貴的歷史文獻。

  第40集的《紅色中國紀事》中,荷蘭紀錄片導演尤裡斯·伊文思、匈牙利裔美籍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美國攝影記者哈裡森·福爾曼、法國攝影家布列松等人手持照相機和攝影機,用鏡頭記錄下紅色中國,表達了他們的立場和態度。

  第44集《土地詩篇》中,還介紹了美國人韓丁寫下的《翻身:一個村莊的革命紀實》,以及英國的伊莎白·柯魯克和大衛·柯魯克夫婦寫下的《十裡店:中國一個村莊的革命》。兩部著作視角獨特,主題都是一個:共產黨如何讓農民獲得土地。

  換個角度解讀中國革命,《山河歲月》給觀眾帶來了更宏闊的視域,更客觀的評價,更完整的答案,更深遠的世界感。

  展山河之壯闊,頌歲月之波瀾。百集文獻紀錄片《山河歲月》賡續紅色血脈,講述偉大的建黨精神。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