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家張友與文人美學的對話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華聲在線 作者: 編輯:吳濤 2019-06-11 14:02:23

  張友,著名古琴演奏家,當代文人琴代表性人物,天臺寺佛教音樂學院常悅琴社社長,印心琴院院長,四川省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主同盟成員,民盟四川省委文化委員會委員。

  八百年前,明月清風依舊。宋人攤開卷軸,一邊月下斟酌,一邊撫琴而坐,一邊寫就千裡共嬋娟。

  當代著名古琴演奏家張友先生,對宋明文人精神推崇備至,文人生活美學,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詮釋與表達。在他的文人美學世界裡,彈出了“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弦外之音,也點得出隱隱龍鳳紋的山間禪茶,研習著文人插花的風雅之趣,亦喜在焚香裊裊中坐禪入定。

  但這一切看似的優雅閑淡,都無妨於他隨時會展露的文人傲骨,與坦蕩氣度。

  盡心愛惜與享受當下的擁有,但也隨時可以失去,隨時可以放下。也許,在張友先生的琴音裡,鐫刻著那個時代強盛而內斂的生命力,在與它們的對話裡,得到真實的體悟。

  當下也是古琴文化或是中國文化承前啟後的一個大時代。我們運用最快速寬廣的互聯網,或者大開方便之門的圈層信息網,研習著《梅花三弄》的前世今生,復制某一場曾經被傳頌的雅集,擁有到某一次時光經年中的花前月下所用過的茶盞花器。

  我們意識到傳統對於現代的吸引力,並智慧的將它們變成流通文化意識的重要部分。

  綠綺琴,珍貴。舊時盞,珍貴。一期一會的意義,珍貴。但這些珍貴本身,在八百年前的文人眼裡,都比不上與對的人,哪怕僅僅只是與對的自我內心,為得慶祝一樹好花開,一句心有靈犀的詠詞而品茶同樂的暢意。

  沒有臻愛自我、堅定所持的傲骨之心;沒有尊重共享、不求爭斗的平常之心;沒有珍重當下、時時內省的謙卑之心,沒有隨時可以放下、直面沈浮的坦蕩之心——便無法進入真實的操縵之境,亦無法真實的品味弦外之音。

  穿梭千年的時光,古琴與文人美學,以我們無法探究的語言,記錄下它對於歲月的證悟。在它們飄搖而安靜的歲月裡,文人雅士悉心品賞,山野閑人取之悅心,僧道大家呵護研習,年幼孩童受其成長。

  它們的血脈裡流淌著的,不僅僅是一方水土所長期養成的獨特個性,還傳衍著值得被敬仰、信任的中華文化精神。

  八百年前,宋人撫琴而居,點茶焚香,與誰同坐?清風。明月。我。

  八百年後,明月清風依舊。在張友先生的琴音裡,他傳承著這份最為珍貴的文人傲骨與傳承堅守。在他的琴音裡,值得我們端舉杯盞,敬眼前所有值得珍惜的人事物。

  也許,在張友先生這一刻的《流水》之音裡,便會回到宋代文人心中最在乎的“一期一會”吧。

  這就是張友先生的選擇,靜默溫潤,隨順寬廣。世間千萬事,不過琴音進伏收放的呼吸間。這一聲弦音動,正是輕輕明月光,萬壑松風響。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