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物 | 阮儀三:『刀下留城』救平遙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 編輯:吳濤 2018-12-29 18:10:44

內容提要:上世紀80年代,平遙大興土木搞發展,拆除很多建築。在阮儀三前往調研的時候,恰好碰到當地扒開了城牆,一條大馬路開進去,開了180米,拆掉30多幢明代建築、100多幢清代建築。他找到山西省建設委員會領導,要求給平遙做規劃,保護古城。

阮儀三

  阮儀三現任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著有《護城紀實》、《護城蹤錄》、《江南古鎮》、《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規劃》等多部著作。在常年從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同時,阮儀三還發起成立了上海阮儀三城市遺產保護基金會,將民間資本引入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吸引更多的人來關心城市遺產。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因努力促成平遙、周莊、麗江等眾多古城古鎮的保護,他享有“古城保護神”、“城市文脈的守護者”、“歷史文化名城的衛士”等美譽,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保護委員會頒發的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傑出成就獎,法國文化部“法蘭西共和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勛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保護委員會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傑出成就獎、國際城市與區域規劃委員會傑出貢獻獎等。2018年,因其在中國建築行業的卓越貢獻,獲得“致敬改革開放40年文化人物建築篇”提名。

  走上古城保護之路

  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教授阮儀三的傳奇,從“刀下救平遙”、“以死保周莊”開始。

  上世紀80年代,平遙大興土木搞發展,拆除很多建築。在阮儀三前往調研的時候,恰好碰到當地扒開了城牆,一條大馬路開進去,開了180米,拆掉30多幢明代建築、100多幢清代建築。他找到山西省建設委員會領導,要求給平遙做規劃,保護古城。


1980年8月平遙古城保護規劃時攝

  但光有規劃也不行,還要有錢。阮儀三當時只是大學講師,只好直接上北京籌款。拿著規劃和文物建築的照片到北京,找到了當時的文化部文物組組長羅哲文、建設部總顧問鄭孝燮,請他們到平遙親自看,就這樣籌措到了第一筆保護經費8萬元。

  在做平遙規劃的時候,為了培訓當地官員,阮儀三把當地領導請到同濟大學來學習,自己貼錢為來訪者出了住宿費和學費。1984年、1985年兩年辦了3期培訓班,雖然很成功,但阮儀三也借了上萬元的債,5年纔還完。


1980年3月在常州淹城戰園古城遺址勘察

  而那些沒能籌措到經費的平遙周邊的古城,如太谷、祁縣、忻州、介休等,就沒能得到妥善保護。太谷就是平遙的姐妹票號城市,當時的太谷擁有完整的城牆、鍾鼓樓、孔廟、各樣的壇廟和民居。就在上世紀80年代,整個城市被完全拆掉重建,大馬路開進去,汽車通進去,似乎現代化了,歷史遺跡卻蕩然無存,非常遺憾。


平遙古城鳥矙

  1997年12月3日平遙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與雲南麗江古城、四川閬中古城、安徽歙縣古城並稱為中國現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如今,每年有幾十萬人到平遙旅游,2012年平遙的年人均GDP就已達18000多元。現在平遙有很大一個景色,就是街上很多老外拿杯啤酒拿杯咖啡,坐在那裡發呆。旅游進入了“休閑”的高級階段,而全國能發呆的城市仍屈指可數。

  有多少記憶可以重來


平遙南大街

  1980年代,隨著蘇南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眾多江南古鎮面臨不復存在的危機。阮儀三一直高度關注,主動提出要為古鎮作保護規劃。經過調研,當時江南一帶古鎮有170個。從上海到江蘇平望再到浙江湖州去的這條交通線上,都是非常典型的江南水鄉城鎮。譬如說柳亞子的故鄉江蘇黎裡鎮,就很有古鎮風味:河的兩旁是石板街、過街樓,鎮裡面有很多很好的大宅。阮儀三開始一家一家跑。他曾經與很多地方政府接洽,推行“規劃保護”,卻基本上處處碰釘子。“我們這兒發展得很好,不要你們知識分子跑這兒來多管閑事,也不需要什麼規劃。”對於阮儀三的保護規劃理念,很多古鎮管理者根本不能理解,也拒絕接受。

  阮儀三很痛苦。後來他改變了策略,不再找那些交通沿線的古城鎮,轉而尋找一些開發意識還比較淡漠的地方。從他多年保護歷史城鎮的經歷來看,凡是現在保護有成效的水鄉古鎮,大都是當年交通不發達、鄉鎮企業辦得慢的城鎮。江南水鄉歷史古鎮有 100 多個,現在留存完整風貌的屈指可數。


平遙古城牆

  在周莊,阮儀三私掏腰包為村子做保護規劃。當時的規劃方案是,先保護古鎮,然後在古鎮外面發展工廠。阮儀三不僅幫村子引來上海的工廠,還在規劃時拿出自己的科研經費,當地領導纔接受了規劃理念。在首批“全國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中有五個鎮的保護規劃出自阮儀三之手,它們分別是周莊、同裡、甪(lù)直、烏鎮和西塘,為全世界留下中國江南水鄉的經典面容。其中,周莊最早呼應阮教授古鎮保護理念,並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出古鎮保護與開發的“周莊模式”,為今日的“中國第一水鄉”奠定堅實基礎。


平遙古城牆

  平遙、周莊的傳奇故事,只是阮儀三從事歷史文化保護工作的典型案例。在大規模經濟建設大潮中,為了避免盲目開發而造成的歷史文化的斷裂與湮滅,阮儀三教授皜首窮經、嘔心瀝血,為保護古鎮古村的文化遺產奔走呼號。歐洲1907年就有了建築保護法規出臺,1962年法國第一個出臺了關於城鎮的保護法,以後就有了城市的保護條例,但在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卻沒有相關法律,阮儀三僅靠一份良知、一己之力、單槍匹馬,在大規模建設和過度開發的浪潮中,幾十年為古城保護奔走呼吁,搶救保護了一個個古城古鎮古村,更多的是失敗而非成功,但他認為自己是古城保護的行動派,要屢敗屢戰,為了中國城市的歷史,為了被人們遺忘的城鎮和村落。

  守護城市

  1934年11月,阮儀三出生在江蘇蘇州,高祖是清朝時期九省封疆大員阮元,自小在書香中長大,涉獵廣泛。他原本是軍艦上的軍人,既掌握電碼、旗號還會雷達、輪機、航海,還是軍艦上的文化教員,艦隊裡的戰友都很喜歡他。然而,在那特殊的年代中,因為父親的緣故,他被“清理”出部隊。告別部隊去讀書,命運發生了大轉折。1956年報考了同濟大學的建築專業後,這一學就用了一生,他從骨子裡愛上了古建築。5年的軍人經歷對他的學習可謂功不可沒。“在部隊裡我為了立功,拼命動腦子,什麼都學,這也是部隊教給我最大的東西——任何事情只要鑽進去,就一定會有收獲。”從此,阮儀三和古建築、城市規劃結下了幾十年的緣分。


1992年阮儀三在安徽宏村

  阮儀三在大學畢業的前一年,成為董鑒泓教授的助手,參與編寫《中國城市建設史》。他跟著老師在全國各地調查,並閱讀各地縣志。“我那時看了全中國各地的城市,纔深深感到祖國有那麼多漂亮的古城鎮。”阮儀三在采訪中曾說,那時候他就想著把這份美麗好好留給子孫後代,保護這些古城不被轟鳴的挖掘機毀滅。


2000年,阮儀三在上海老住宅調查

  阮儀三認為要留住鄉愁,就是要把能產生這些歷史傳統特色的物質依存保護好,這就是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保護與傳承。保護不僅是為了發展旅游,為了經濟利益。應該明白它們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古宅、古橋、河流、街巷、場院構成的生活場景,要的是原生態而不是生造。後來做的假古董只會騙錢,不會勾起人們的情思。而在今後建造新建築,營建新城鎮,就是要從這些優秀的歷史遺產中吸取營養,要留住這些歷史的精華以及老屋老村內在的文化內涵,纔能傳承中華傳統的文化。 

  保護是第一步,後續的發展應該有更高的要求。正如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公報上所寫的:“要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要融入現代元素,更要保護和弘揚傳統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要融入讓群眾生活更舒適的理念,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


阮儀三給外國專家講解水鄉

  如今84歲的阮儀三教授,仍然每天9點到辦公室,帶領學生走在文化遺產保護的第一線。“我現在不能出遠門,就讓學生去考察。我在《中國城市規劃雜志》上有一個專版《遺珠拾粹》,收集被遺忘村,第一期裡面有100個歷史村鎮,現在在收集第二個100個,現在已經收集60多個了。每個月一期,一直做下去。如果缺錢,我就出錢,讓學生的學生去做。”(本文圖片均由宣傳方提供)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