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劇首試演 用『穿越』話傳統藝術傳承與保護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北方網 作者:王子潔 編輯:王子潔 2017-01-11 11:43:00

相聲劇《後臺之何去何從》采用了時下流行的『穿越』模式
演員表演入木三分

  天津北方網訊:1月10日下午,在謙祥益文苑舉行了相聲劇《後臺之何去何從》的首次試演,天津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成員、秘書長商移山,天津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曲藝家協會秘書長王宏,天津社科院文學所所長天津文史館員張春生,天津文化局藝術研究所研究員天津文史館員甄光俊,天津近代史作家,紅橋區檔案局文史顧問周醉天,天津市曲藝團曲藝作家楊妤婕,天津人民出版社編輯張素梅,以及相聲名家田立禾、張文霞、王鳴祿、朱永義悉數到場,並且在觀看劇目之後,為這支年輕的相聲劇團隊提出了寶貴的意見,並且充分肯定了該劇的價值。

導演及編劇盛偉

  相聲劇《後臺之何去何從》用流行的『穿越』模式,讓2017年的相聲演員穿越到1917年,將現代的相聲帶到過去的時空,並最終因為沈迷於快餐式相聲的低品位低質量而導致100年後相聲失傳的故事。該劇由青年相聲演員盛偉編劇並導演,由天津相聲俱樂部的演員們參演。盡管是首次排演這樣的相聲劇,盛偉的信心還是非常足的。『在劇中運用了許多相聲的元素,我們的演員也都集思廣益,讓劇變得更加豐滿。我們都喜歡相聲,鑽研相聲,把相聲的包袱放到劇中其實並沒有很難,難的是他的合理性。這也是讓我們反復推敲反復琢磨的事情。』用盛偉的話來說,雖然它是一部相聲劇,但是他是嚴肅且充滿深刻意義的劇。『相聲是傳統藝術。從傳統相聲發展創新的創編相聲,再到不需要基礎訓練包袱堆疊的快餐相聲。最後演變成令人發指的三俗相聲。如果這樣的演變過程成真,那我們的相聲藝術則不復存在。所以我開始動筆寫這部劇,我想讓大家看完之後有所思考。相聲,應該怎麼說。相聲,應該聽什麼。』

相聲劇《後臺之何去何從》研討會

  相聲劇《後臺之何去何從》的首次試演結束之後,到場嘉賓圍坐在一起討論劇情,提出修改意見,同時也對這部劇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天津社科院文學所所長天津文史館員張春生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懮。全劇對相聲歷史、相聲藝術以及相聲人所表現出來的懮患意識非常令人敬佩,把對當代相聲藝術的懮慮與思考反映在相聲舞臺上,這很讓人感動。』

相聲名家王鳴祿先生

  相聲名家王鳴祿先生在觀看過後表示,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相聲從業者、愛好者的堅持努力,纔讓相聲這門藝術沒有脫離時代,也不脫離相聲最根本的藝術核心:『舞臺上,演員的表現非常認真而且很「有戲」。藝術這件事不認真不行,相聲藝術之所以可以長盛不衰,都是經歷了試煉和改革。』同時王鳴祿先生還告誡年輕演員,要時時刻刻講究創新,『千萬可別懶,只要懶了,這個行業就完了。』

相聲名家田立禾先生和張文霞先生
82歲的田立禾先生依舊在研究傳統藝術的發展與傳承

  當天,相聲名家田立禾先生和張文霞先生也來到現場,觀看了劇目之後,田老先生有感而發:『其實一直以來相聲演員們都很有懮患意識,我上臺表演如履薄冰,怕給觀眾演錯了。現在我82歲了,沒有臺上的懮患意識了。我左右不了潮流,但總覺得現在得給大眾換換口味。在連開門都用手機遙控的智能社會,我們的傳統段子還那麼演還行嗎?繼承了傳統的成功精髓之後,我們要怎麼去對待傳統?』82歲的田立禾先生依舊在研究傳統藝術的發展與傳承,這讓現場的青年相聲演員受益良多。

  據悉,相聲劇《後臺之何去何從》目前還在緊張的修改排演過程當中,為天津相聲俱樂部的封箱之作,將會於臘月二十二在謙祥益文苑上演。(前沿新聞記者王子潔)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